淺談中港物流低價競爭
創建時間:2016-03-23 |瀏覽量:2539
中港物流行業低價競爭由來已久,除去通貨膨脹因素的影響,物流行業的運輸價格估計有十年沒怎么上漲。
低價競爭本不是什么可怕的事,每個行業都存在,這也是一個行業優勝劣汰的正常競爭手段,但中港貨運行業的這種低價競爭持續了這么多年,也沒見這個行業出現非常“優”的企業,或者“劣”的企業滅亡,反而是這種低價競爭越演越烈,甚至成為了一種行業常態。
過去的價格戰多是某些物流企業為爭奪某一個客戶,或爭奪局部的市場而采取,而且這種價格戰也多是可控的,短期的,大家雖然賺的少了,但依然有錢可賺。而如今的價格戰似乎變了味,隨著“互聯網+”思維的出現,特別是在資本的介入下,低價競爭已經沒了底線,低價搶奪市場也不是某些小公司們的利器了,這幾年突然冒起的那些物流整合平臺,物流貨運APP似乎每家都財大氣粗,自稱帶有互聯網基因的物流創業者們,也紛紛祭出了虧本補貼的大招,很多企業都喊出了短期不以盈利為目標的口號,低價搶奪市場目前在物流貨運市場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。
一直以來,中國的市場都是以價格為消費導向,在這些低價和免費面前,貨主們理所當然的選擇了低價。于是,整個中港運輸的物流市場格局凌亂了,這種價格的混亂給那些以價值服務為主動的公司以嚴重的打擊,他們為了不再繼續丟失客戶,為了生存不得不跟著降價,一邊本來實體經濟帶來的運輸市場就在畏縮,另一邊面對著行業兇殘的新進入者,所以傳統物流企業們這幾年普遍在為生存而苦苦掙扎,不景氣、倒閉、跑路、轉型整合等聲音不絕于耳。
而那些在資本的推動下的行業新來者們,用低價這招似乎很管用,這兩年在貨運物流市場的確做到了快速的攻城略地,如,某卡、某能等企業已迅速的在零擔和貨運市場樹立了自己的品牌,貨運網絡也快速形成,一些貨運APP平臺們也在短時間內在行業內讓讓人所知。但事情似乎沒有這些新型物流公司們想的那么簡單,期待中的盈利模式遲遲沒能出現。從去年開始,這些公司的發展勢頭似乎受到了某種阻礙,前進的腳步似乎已經放緩,倒閉、苦撐、轉型也在這群新生的物流企業中發生。
市場發生了什么變化?低價競爭難道已經失靈,還是已無力低價競爭?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,一切不以營利為目地的商業行為都是耍流氓,低價爭奪市場可以理解,但要在你的成本可控之內,薄利而已。然而現在很多企業的低價競爭已經突破了這一底線,我們總會天真的認為先通過低價搶奪了市場和客戶即可,再通過壟斷市場把價格漲回來,但這些互聯網行業的招數在中港物流行業用起來并不靈驗。
他們沒弄明白,中港貨運物流所面對的消費群體,市場競爭環境和現在的電商市場完全不同,想在物流行業快速的形成壟斷似乎并沒那么容易,持久戰是一種必然,然而大多數企業可能還沒有看到任何盈利曙光之前已經先“失血”而死。而另外一種打著羊毛出在豬身上的理論的創業者們,最終也沒能看見豬的出現,或者物流這個行業的“豬”本身瘦的就無“毛”可拔。
此外,價格和價值永遠都是悖論的,低價之下對應的中港物流服務當然也要打折。首先是被迫跟隨降價的傳統物流企業們,他們降價后,不太可能會提供更優質的服務,哪怕你是再好的中港物流公司,在生和死面前,如果你選擇生的話花,那就必須降低自己的服務價值。而對那些發起價格戰的新型物流企業們,一方面他們的重心放在了攻城略地上,他們比誰都關注市場,因為只有圈了更多的客戶,才能意味著有后繼資本的跟進。所以,其對應的必然是要犧牲對客戶的服務價值,因為他們有心無力,既想快速發展,又想能給客戶提供價值服務,幾乎是不現實的。客戶們并沒有享受到互聯網物流們提供的互聯式的價值服務,所以客戶們最終也會選擇用腳投票。
我們期待整個行業的競爭回歸理性,中港物流行業必須回到價值競爭中,而不是價格競爭。
如有中港物流需要我們服務,或有中港物流問題困惑于心,請咨詢高級顧問:彭江雨 手機(微信)13928412562 QQ:2355650511
上一條:中港物流企業急需的4類人才 | 下一條:鴻泰信物流為員工慶生,溫暖員工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