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港貨運:國內端集裝箱效率低的主要個原因
集裝箱運輸是中港貨運運輸方式之一。由于中港貨運接駁國內與香港的特殊性,會接觸到國內端集裝箱運輸和香港國際端集裝箱運輸。集裝箱的發明本身是為了提升貨物的裝卸效率,但是關于裝卸效率的提升我們發現在國內端卻并沒有什么效果。
集裝箱對于物流作業效率提升、成本降低的作用很大,是實現多次聯運的重要載體。如果物流過程中,各種運輸方式能夠實現銜接運行、實現多次聯運,那么毫無疑問可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。然而,在現實中,物流過程的多次搬倒、裝卸卻是非常典型的現象,從而造成作業成本增加、貨物破損、服務時間延長等。
追究其原因,政府條塊分割的管理模式應該是最主要的原因。例如,在運輸管理體制上,中國實行的是按照不同運輸方式劃分的分部門管理體制;同時,從中央到地方也有相應的管理部門和層次。
這種條塊分割式的管理體制,一方面,使得部門之間、地區之間的權力和責任存在交叉和重復,難以有效合作和協調,物流組織布局分散,地方封鎖和行業壟斷對物流資源的整合和一體化運作形成障礙,行業和區域物流發展的程度和水平差距拉大;另一方面,各部門、各地區各管一塊,將全社會的物流過程分割開來,實行一種分段式的管理模式,多種運輸方式不協調,線路與節點不配套和各種設施之間不銜接的矛盾較為突出。例如,目前鐵路發展很快,動車組只要30分鐘左右的時間就完成從北京到天津的行程,但是在北京該動車組是設在北京南站,與地鐵并不相連,北京市內的、短距離的行程時間和成本常常遠大于北京到天津的時間和成本。
這種條塊分割的體制,根本無法適應和滿足物流業發展的要求。我國物流業要發展,管理體制的改革勢在必行。在物流振興規劃中,將多次聯運和轉運設施工程作為重點工程的第一項列出,可見其重要性了。以多式聯運為基礎的全程物流服務,以集裝箱、托盤等集成化設施為基礎的相關物流服務,應該成為未來物流服務的主要方式。
目前我國政策主要還是在民生和保障人民安全方面,與高效化便民還需一段時間的磨合,到那時小編相信,我們的中港貨運既可以高效更加兼顧安全。